我感觉发订阅者不喜欢的东西是一种打扰。
这当然不能说是对的,我也不能肯定地了解订阅者的喜欢与不喜欢。但这确实是我这一年多不轻易发朋友圈也不写主动推送给别人的东西的原因。
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也限制了我对于创作的热情,也使得我缺少了许多来自别人的认可和鼓励。
最开始的推文,是这篇狗头使用指南。
Abstract 滑稽而不失风度,高傲而不显冷酷,是我们对[Doge]的感受。 [Doge]让单纯的我们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活得更加轻松,是我们对[Doge]使用频率高的结论。 那下面就来总结一下鄙人多年来使用[Doge]的心得吧!
现在看来有些许尴尬,但是也不至于那么尴尬——它充满着我雨季心中难得的热情,结合了那段时间看论文的心境,在朋友圈用狗头互动的壮观场景的催化下成为我的处女作。
之后我开始写一些包含细腻情感的碎碎念,包括我的高中之类的矫情文章。或许收获许多共鸣,但是总在半天之后就感觉太羞耻了。并且在狗头的相对成功的对比下,它们在数据上显得失败。
在两年前,发了一篇类似闲聊的随笔后,我就再没打开过公众号的富文本编辑器。
好在草稿还存着,记录了当时对一件朋友圈募捐热文的辩证看法,对价值观变化的思考,对社会责任感和热心的再理解。
只要自己有足够的温度,就不害怕冰冷,也不会因为别人的热心惊讶,只会在冰冷和温暖交替的世界里努力使自己变成更优秀的热心人。
还记录了去北京参加比赛,然后回校发现食堂失去炖菜。
天安门还是那个天安门,北京早已不是那个北京,中国人的精神也早就变了。
还记录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十月的最后一天,和室友骑行外环然后莫名其妙去了长洲,一路漫无目的,路过辛亥革命纪念馆便前去参观,回城里又去下了馆子。 十一月到了。
其实这些东西写在日记会更好。
我总觉得公开进行碎碎念有点……矫情。
我也摸不透,也忘记了当初建立这个公众号到底是为了表达什么,于是我开始写不受争议的技术文章,放在静态博客中,供人主动阅读。
性格使然。
有人会说:
不用老是觉得自己要表现得正确吧 我怎么知道他喜欢什么 我只知道我想写什么
但是我已经不行了。
我已经失去了表达的欲望,一个是懒得把自己的想法组织成严密的文字分享给大众,另一个是不善情感流露。
更多地,我向密友分享各种有趣的链接和想法,在都是陌生人的地方展示生活中的闪光。
尽管如此,在混沌的因果关系下,表达欲望的丧失与对生活的热情不断下降也存在着某些必然的联系。
我的生活不再打扰别人,我不用为此感到抱歉。
我也关上了别人参与我生活的大门,蒙住了别人默默关心的窗户。
这样好像又太累了。
生活中接触的人太多,要控制的表达太多,我也逐渐明白其实别人并没有那么严格地关注着我。
我会劝过度敏感的好友
没必要太在意自己的名声 整点活让大家笑话也是人生价值 不过我就算了,我尽量不出现在大家视线里
是挺可笑的。
我有许多想发朋友圈的瞬间,也发了不少,不过都设为私密。这或许是个好方法,但是我总觉得这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那天发了几张照片,没有文字,设置了仅几个熟人可见。我妈在和我大姨打电话时提起,大姨说她没看见。
在我朋友圈高产的时期,大姨一直比我妈关心我的朋友圈。遇到她看不懂的东西,她就留言。
我感觉很对不起那些明明关心我却不被我在意的人。
相比起来,那些我自认为的所谓打扰变得无足轻重。
如果受到我的发表打扰,把我屏蔽了便好。
反过来想,如果说发订阅者不喜欢的东西是一种打扰,那么取消订阅相比起创作者的风格改变容易得多,且我本就不是愿意迎合别人的人。
公众号认证的主体是我,但是常年执笔的却是另一位。在我不参与创作的两年时间积攒了一些订阅者,也让我不好意思写点啥来打扰大家。
今晚开始研究主体迁移的事情,发现异常麻烦。
我总觉得我们俩风格差异太大了,会让订阅的人产生困扰。
但是经过上述论证,这种担忧确实已经消失。
只是近年缺乏阅历且缺乏思考的我在重新寻找表达欲望的道路上必定充满艰难险阻。
如同别的文章一样,写了很多东西,最后存进自己的 flomo 里,过半天再读发现果然不适合发给别人看。
有些东西的确只适合自娱自乐,不过重新开始发点东西也总是好的。
在群发之前,点到按钮旁小菜单里的发布,发现有一种不打扰人的方式可以上传自己的文章。 当然,打扰与否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好友之间还是应该多多打扰。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